小故事

《桑树能辟邪的由来》

民间故事 2019-11-9 13:40:28 民间故事大全 桑树 辟邪

爱吃手指的雯雯
儿童睡前故事连续播放:桑树能辟邪的由来在线听
******
《桑树能辟邪的由来》的故事全文

很久以前,鄯善境内住着一户人家,牧羊人和他的妻子、女儿,女儿聪明、乖巧,已有8岁了。牧羊人还有一匹马、一条狗和一只公鸡,他的房屋周围种满了果树,当果树开始结果时,牧羊人拿出一些树种,把妻子叫到一边,低声说:“这是我父母留给我的桑树子,把它种在果树中间较隐蔽处,桑木很珍贵,用它制作的武器可以除妖灭怪,注意有一个黑怪专门拔桑树苗,要小心提防。”

桑树子种下后不几年,长出了一根根粗壮的桑树,牧羊人一家高兴极了,但又非常担忧黑怪来捣乱,时刻提防着。

一天,黑怪乘牧羊人不在家偷偷来拔桑树,这时狗叫了,公鸡也叫了,牧羊人的妻子拼命护着桑树,叫马儿去找牧羊人。待牧羊人赶回时,妻子已被黑怪抓去,桑树也被砍断了好几根枝条,牧羊人气极了,本想去追赶黑怪,但想到桑树还在,黑怪肯定不会就此罢休,于是牧羊人就守护着桑树,等候黑怪。没过多久黑怪又来了,狗叫了,公鸡也叫了,牧羊人用斧头砍向黑怪,斧子反弹了回来,牧羊人又顺手拿起被黑怪拔下的桑树砸向黑怪,黑怪全身一哆嗦跑掉了。当天牧羊人就用这棵桑树做了几枝弓箭。待黑怪又来时,牧羊人用桑木箭射中黑怪,黑怪负伤逃走。

牧羊人妻子被黑怪抓走后,小女孩非常想念,并常常站在桑树边掉泪。一次,小女孩的泪珠落在桑叶上,滚来滚去变成了蚕。不久蚕吐出丝来,小女孩用蚕丝织了一块锦。第二年,黑怪又来了,它作起妖法,让沙石砸向牧羊人的桑树、房屋、果木;它用嘴喷火,想烧毁桑木。牧羊人用桑木箭射中黑怪胸部,黑怪逃走。牧羊人骑马追赶,马飞了起来;女孩儿带着狗坐在蚕丝编织的锦上,锦飞了起来;公鸡也长鸣一声,飞了起来,飞过几座山,黑怪进入一个山洞。牧羊人追进洞内,连射几箭,黑怪倒地身亡。女儿跟着找到了被锁在笼子里的妈妈。牧羊人全家团圆后,他们种桑、养蚕、放羊、织锦,日子过得十分甜美。据说,洋海的桑树一条街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,桑木可避邪的说法也源于此。

桑树能辟邪的由来文字版网址:http://www.1xgs.com/gushi/3944_ssnbxdyl/

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

假秀才招打

有一户有钱的人家,生了个儿子,从小没读什么书,骨子里粗俗不堪,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。

尿一夜

石桥村地处中原,上季多种小麦,秋季多种豆子,小麦是全家人的口粮,豆子不少人家都磨成豆腐赚钱了。这些年整个石桥村没有一户不是住着三层小楼,吃着鸡鸭鹅鱼的……

白母鸡

从前,有一个农妇。养了四只母鸡。

变驴记

唐朝的时候,汴州西面有一家小客店。店主名叫三娘子,她很有钱,家里驴子特别多,常常以很低的价钱卖给过路人。

馒头的来历

日常生活中,人们食用的“馒头”,是属于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,形圆而隆起,本来这种食品最初是有馅的,发展到后来,我国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,而有馅的则称为包子。而我国食品界把三国名相诸葛亮尊为馒头、包子业的祖师爷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这还得从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故事说起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有“五朋渡泸,深入不毛”一句。它描述的是诸葛亮当年辅佐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,率军进军西南征讨南蛮洞主孟获的事情。话说一年,诸葛亮率军横渡泸水时,由于这一带人烟稀少,且时值农历五月间的炎热夏季,泸水与别地方的水不同,“瘴气太浓”,且水中有毒,士兵们食用了泸水患病者甚多且出现致死。诸葛亮手下有人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:要杀死一些“南蛮”的俘虏,用他们的头去祭泸水的河神,才能保证蜀军渡河时的安全。诸葛亮不忍再杀生,想了个补救办法,他让厨师用白面掺水塑成人头的模样,里边包上牛羊肉,用以替代真人头,起名叫“蛮头”。当天夜里,孔明披上八卦袍,在泸水岸边点设明灯数盏,把白羊黑羊及49个馒头供在备案上。午夜三更,命人把祭物扔进了江中。次日天明,只见云开雾散,江水平和,蜀军安然流过泸水。后来,他为了鼓舞士气,又下令让士兵们杀猪、宰牛,将猪、牛肉混合在一起,剁成肉泥,和入面里,制成“蛮头”蒸熟后让士兵们食用,结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们的病患。这样一来,人头形的“蛮头”可避瘟邪的传闻首先在泸水周围百姓们中传开了,也很快使得这种面食就此流传了下来,且传到了我国北方。但是,称为“蛮头”太吓人了,人们就用带食字偏旁的“馒”字换下了“蛮”字,写作“馒头”。

与桑树能辟邪的由来有关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