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故事

《咸死他》

民间故事 2019-11-9 13:39:28 民间故事大全

笑容馅的包子
儿童睡前故事连续播放:咸死他在线听
玛瑙果
《咸死他》的故事全文

我们都看过革命战争那个年代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,解放区最缺的是什么?是盐和医药。这里不说医药,只说说盐的故事吧。

从封建社会,到解放初期,国人吃的都是海盐——也有人称之为“大子盐”,这种盐都是像冰糖快一样,一小块一小块的,吃的时候,有时候还要把它弄碎,这种盐的味道比较好。至今人们还说“大子盐”好吃。虽说味道都是咸的,但似乎那咸味与如今吃的井盐,或者岩盐稍有区别。

如今不吃海盐了,而今吃的都是井盐或岩盐,单从吃盐这一项与解放前相比,真是天壤之别,可以说到处的大超市,小卖铺,村头小店……随处都可以买来盐。殊不知,在旧社会买盐是一件难为人的大事。
在旧社会,交通不便,海盐在遥远的南方海岸边的盐场里,平头百姓是不可能直接到南方海边去买盐的,只有一些盐贩子,用肩挑马驮的办法,为了赚钱,不怕路途遥远,不怕山高水深,不怕抢劫大盗……从遥远的南方把海盐运到北方,以赚大钱。

为了赚钱,这些大的盐商,把盐分发给挑担卖盐的小贩,也就是二道贩子,让他们用篓子装上食盐,走街串巷,叫卖食盐。

小商小贩卖盐也是在干着一件苦不堪言的力气活。因为那时候的农民,手里是没有现成的钞票或银两的,所以挑担穿巷卖盐的人,不能及时把盐换成钱币,只能从农民手里用食盐换回鸡蛋,烟贩再把鸡蛋卖掉,从中赚几个小钱,以此养家糊口。自古我们国家换盐有个没有条文的规定——一斤鸡蛋三斤盐,直到解放后基本上还延续着一斤鸡蛋三斤盐的老价格。改革开放之前,盐是一角六分一斤,鸡蛋是四角八分一斤,依然是一斤鸡蛋可以买回三斤盐。看来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的东西。

常言说得好:百位之首数盐巴;更有生动的说法:“吃遍天下盐好,走遍天下娘好”。由此可见,盐对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重要呀!
解放前,坡山县石头窝乡谷家屯有一户人家,主事的男人叫谷小轩,他有三男二女,妻子在生她最小的女儿时,因为病毒感染而去世,谷小轩家里只有一亩多薄田,六口人吃饭穿衣,生活过得十分拮据,困顿之难,苦不堪言。

说到吃盐,谷小轩也偶尔用鸡蛋换回几两盐,做出来的菜,孩子们自然吃得很香。可是,不知道为什么,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在去年酷热的三伏天里病死了,从此,家里就再没有吃过一顿咸饭。有一次,谷小轩把家里存放的两根铁条卖了,买了两条烂咸鱼,几个孩子分着吃了一条,还剩一条,谷小轩就把这条烂咸鱼用勾子勾着,挂在了饭桌的上面,他给孩子们说:“谁要是感到饭淡了,想吃咸饭,就在吃饭的时候,抬起头来,看看饭桌上面挂住的那条咸鱼,你就会感到你的饭菜是咸的了。”

孩子们很听话,每当感到饭太淡了的时候,就有次序的每人看一眼。接着就又吃起饭来。有一次,在吃中午饭的时候,谷小轩的大儿子谷秋生,刚刚看过一次,接着就又看了一次,结果,被谷小轩最小的女儿谷菊花看见了,她就大声说:“爸爸,我大哥刚才多看了一眼。”谷小轩知道看了烂咸鱼,饭依旧是淡的,听到小女儿说到这里,就对小女儿说:“咸死他!”

同志们呀,我们现在活跃在四海九州的中国人,大都是生在红旗下,长在蜜罐里,不知道缺盐是什么滋味,有时还总是在吃饭上,挑三拣四,油盐酱醋,一样不缺,还嫌饭菜没味道,想想旧社会缺盐的滋味,也就该满足了吧!

咸死他文字版网址:http://www.1xgs.com/gushi/3689_xstgszxt/

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

玉姑除恶龙

庙峡,又名妙峡。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,拔水擎天,夹江而立,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,活灵活现,雄奇壮观。进入峡谷,两山雄峙,悬崖叠垒,峭壁峥嵘,壁峰刺天;奇特的岩花,依壁竞开,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。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,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。

放羊娃与牡丹花

有一天,太阳偏西了,放羊娃赶着羊群回家。走着走着,忽然看见路边上丢着一枝碗口大的粉红色的牡丹花,那花儿又嫩又俊。一会儿,那花儿开得又大又俊,放羊娃把花儿拾了起来,插在自己的破毡帽上,带回家了。

担柴郎与玫瑰仙子

在一座青山下,有一个十来岁就失去爹娘的小伙子,以担柴为生。一天中午,烈日当空。他担着柴正往回走,只听见背后传来女孩的声音:“担柴的哥哥,把我带回去吧。”他放下担子,往后边看去,却没有发现一个人影。当他担起柴正要起身时,身后又传来女孩的声音:“担柴的哥哥,把我带回去吧。”转身看去,还是没有发现一个人影。他侧耳静听,又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,不远的路边有一朵刺玫花红艳艳的,格外耀眼。会不会是刺玫在呼唤?小伙子一愣。他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株刺玫,留了五六片绿叶,将刺玫花插在柴捆中间,接着赶路。太阳愈来愈烈,天气越来越热,小伙子觉得担子比往天重得多。再看看那刺玫花也被晒焉了。他不禁将刺玫丢在路边,觉得担子轻了不少。这时,身后又传来女孩的声音:“担柴的哥哥,把我带回去吧。”小伙子放下担子,他转身看去,那刺玫花又变得格外鲜艳。他返身去拾起刺玫。又把刺玫插在柴捆中间,继续赶路。天气更热了,担子更重了,那朵刺玫花也更焉了。小伙子又把刺玫丢在路边。身后又传来女孩的声音:“担柴的哥哥,把我带回去吧。”小伙子放下担子,回过身来,他看见刺玫花开得更明艳了。他返身去拾起刺玫。又把刺玫插在柴捆中间,继续赶路。让他奇怪的是,花儿不再焉了,而是一直都很娇艳。他肩上的担子也非常轻,就像没有重量似的,脚下就像生了风似的。没有多久,他就到了集市,很快就把柴卖了,价钱也不错。他回家后,就把刺玫插进一个盛满水的瓦罐里。这时,他觉得刺玫花似乎长高了一截,花儿开得更大,更妖艳了。他好喜欢呀!目不转睛地盯着花发呆。第二天,小伙子又去砍柴。他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。他今天柴砍得特别多,柴捆子绑的特别大,挑柴觉得就像肩上没有什么东西,走起路来,健步如飞。他竟然卖了两趟柴。小伙子高高兴兴地奔回家。他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味道从自家灶房里飘了过来。进了灶房,揭开锅盖,只见锅里摆着还几个盛着各种炒菜的盘子。取出一个个盘子,下面是大米蒸饭。小伙子惊呆了。他细细地品味有生一来最丰盛的一顿饭菜。他看见刺玫还是那样娇媚。他给瓦罐里换了清水。他晚上睡得很香。天亮后,小伙子还去砍柴。他又轻轻松松地买了两趟柴,价钱不错。回家后,锅里会是摆满了饭菜。菜没有和昨天重复的。他美美地享用着。他看见刺玫还是那样娇艳地开着。他给瓦罐里换了清水。他晚上睡得很香。几天都是这样。小伙子很奇怪:谁会给自己做饭?他决定弄个清楚。他还是不忘给花换水,刺玫还是开得非常妩媚。这天,小伙子照着往常的样子,把砍刀别在腰上,扛着扦担,往山路走去。走了一半路,他返身往回走。到了自家附近,他轻脚妙手地溜到灶房窗边,偷偷地往里瞅了一眼。灶房里可热闹了!小小的屋里,有几个姑娘在忙着,有洗菜的,有切菜的,有切肉的,有淘米的......姑娘们都很漂亮,有穿粉色衣服的,有穿紫色衣服的,有穿红色衣服的,有穿白色衣服的,有穿黄色衣服的......一个穿红色衣衫的姑娘在给她们安排着。小伙子悄悄地离开。到了往天吃饭的时间,他还是假装一无所知的样子,照常回家享用美餐。他又给刺玫换了清水。刺玫花还是开得妖娆娇媚。他看了两三天,不禁怦然心动:自己也该有个家了!这天,他乘着几个姑娘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迅速蹿进灶房,猛地将那个穿红衫的姑娘紧紧地搂在怀里。另外几个姑娘竟化成几缕轻烟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姑娘见无法脱身,就把实情告诉了担柴郎:自己是刺玫仙子。她看见担柴郎勤劳善良,就有意考验他,觉得他心肠好,就私下凡尘,暗中给他助力,他担柴自然轻了。又帮他做饭。她没有意想到,自己会被担柴郎留住,她已丢失了许多仙气,不能再返回仙界。担柴郎请求仙子做他的妻子。刺玫姑娘被她的诚心感动,答应嫁给她。二人结为夫妻。婚后,夫妻二人恩恩爱爱,担柴郎更加勤快了,一天能卖两三趟柴。每天她吃着妻子做的美食,不住地欣赏她的美貌,竟然常常发呆,他有点舍不得离开妻子了。后来,他买来笔墨颜料,给妻子画了一幅肖像。这下可好了。他砍柴累了,看看妻子画像,就觉得不累了。担柴的时候,把画像挂在柴捆上。看了还想看,越看越爱看。妻子太美了,他要永远把妻子记在心里。担柴郎每天都是这样享受着妻子的美貌和美食。他太快乐了。

雪地里的小狗

雪从天上纷纷扬扬落下。

竹娃和石头城

山脚下,有一片翠绿的竹林,一杆杆毛竹长得高大挺拔,被风儿吹的枝叶沙沙地响。

与咸死他有关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