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故事

《咸死他》

民间故事 2019-11-9 13:39:28 民间故事大全

笑容馅的包子
儿童睡前故事连续播放:咸死他在线听
玛瑙果
《咸死他》的故事全文

我们都看过革命战争那个年代的电影或者是电视剧,解放区最缺的是什么?是盐和医药。这里不说医药,只说说盐的故事吧。

从封建社会,到解放初期,国人吃的都是海盐——也有人称之为“大子盐”,这种盐都是像冰糖快一样,一小块一小块的,吃的时候,有时候还要把它弄碎,这种盐的味道比较好。至今人们还说“大子盐”好吃。虽说味道都是咸的,但似乎那咸味与如今吃的井盐,或者岩盐稍有区别。

如今不吃海盐了,而今吃的都是井盐或岩盐,单从吃盐这一项与解放前相比,真是天壤之别,可以说到处的大超市,小卖铺,村头小店……随处都可以买来盐。殊不知,在旧社会买盐是一件难为人的大事。
在旧社会,交通不便,海盐在遥远的南方海岸边的盐场里,平头百姓是不可能直接到南方海边去买盐的,只有一些盐贩子,用肩挑马驮的办法,为了赚钱,不怕路途遥远,不怕山高水深,不怕抢劫大盗……从遥远的南方把海盐运到北方,以赚大钱。

为了赚钱,这些大的盐商,把盐分发给挑担卖盐的小贩,也就是二道贩子,让他们用篓子装上食盐,走街串巷,叫卖食盐。

小商小贩卖盐也是在干着一件苦不堪言的力气活。因为那时候的农民,手里是没有现成的钞票或银两的,所以挑担穿巷卖盐的人,不能及时把盐换成钱币,只能从农民手里用食盐换回鸡蛋,烟贩再把鸡蛋卖掉,从中赚几个小钱,以此养家糊口。自古我们国家换盐有个没有条文的规定——一斤鸡蛋三斤盐,直到解放后基本上还延续着一斤鸡蛋三斤盐的老价格。改革开放之前,盐是一角六分一斤,鸡蛋是四角八分一斤,依然是一斤鸡蛋可以买回三斤盐。看来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的东西。

常言说得好:百位之首数盐巴;更有生动的说法:“吃遍天下盐好,走遍天下娘好”。由此可见,盐对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重要呀!
解放前,坡山县石头窝乡谷家屯有一户人家,主事的男人叫谷小轩,他有三男二女,妻子在生她最小的女儿时,因为病毒感染而去世,谷小轩家里只有一亩多薄田,六口人吃饭穿衣,生活过得十分拮据,困顿之难,苦不堪言。

说到吃盐,谷小轩也偶尔用鸡蛋换回几两盐,做出来的菜,孩子们自然吃得很香。可是,不知道为什么,家里养的两只老母鸡在去年酷热的三伏天里病死了,从此,家里就再没有吃过一顿咸饭。有一次,谷小轩把家里存放的两根铁条卖了,买了两条烂咸鱼,几个孩子分着吃了一条,还剩一条,谷小轩就把这条烂咸鱼用勾子勾着,挂在了饭桌的上面,他给孩子们说:“谁要是感到饭淡了,想吃咸饭,就在吃饭的时候,抬起头来,看看饭桌上面挂住的那条咸鱼,你就会感到你的饭菜是咸的了。”

孩子们很听话,每当感到饭太淡了的时候,就有次序的每人看一眼。接着就又吃起饭来。有一次,在吃中午饭的时候,谷小轩的大儿子谷秋生,刚刚看过一次,接着就又看了一次,结果,被谷小轩最小的女儿谷菊花看见了,她就大声说:“爸爸,我大哥刚才多看了一眼。”谷小轩知道看了烂咸鱼,饭依旧是淡的,听到小女儿说到这里,就对小女儿说:“咸死他!”

同志们呀,我们现在活跃在四海九州的中国人,大都是生在红旗下,长在蜜罐里,不知道缺盐是什么滋味,有时还总是在吃饭上,挑三拣四,油盐酱醋,一样不缺,还嫌饭菜没味道,想想旧社会缺盐的滋味,也就该满足了吧!

咸死他文字版网址:http://www.1xgs.com/gushi/3689_xstgszxt/

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

蜂王

从前, 有两个王子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长见识。 出去不久,却过起了挥金如土的腐化生活,根本不想再回家了。他们的弟弟——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矮子——出门要去寻找他的两个哥哥。 当他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他们后,他们却嘲笑他,说他年轻, 不懂世务,应该想办法出去游历游历,他们如此聪明,对这个世界有时也还不能应付。 这样,他们三人一起踏上了游历的旅程。

甜的舍不得卖

一个吝啬鬼路过一个西瓜摊,卖瓜人想捉弄他一下,于是高喊:“卖瓜喽,大西瓜,甜得舍不得卖!”

李尧臣走镖

清朝末年,朝政腐败,民不聊生,盗贼蜂起。一些有钱有势的达官显贵,豪门富商,为保其生命财产,便雇用习武练功之人护宅守院,运款送货,甚至朝廷官府的大宗饷银,也雇他们沿途保镖,于是,形形****的镖局应运而生,日趋兴旺。当时,北京城有会友、永兴、志成、义友、正兴、同兴等八大镖局,均设在繁华的前门一带,而八大镖局中又以会友镖局规模最大,名声最响。

女娲补天的的故事

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,有一位女神,她叫女娲。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,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。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,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。而使人们最为感动的,是女娲补天的故事。

龙宫传奇

很久以前,有一个叫做浦岛太郎的年青人,他是个心地善良的渔夫,他和年老的母亲住在一起,两个人过着幸快乐的日子。

与咸死他有关的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