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故事

《孝顺的包拯》

民间故事 2019-11-9 13:32:48 民间故事大全 孝顺 包拯

曹冲称象
儿童睡前故事连续播放:孝顺的包拯在线听
小熊上学
《孝顺的包拯》的故事全文

包公即包拯(公元999-1062年),字希仁,庐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市)人,父亲包仪,曾任朝散大夫,死后追赠刑部侍郎。包公为人正直,少年时便以孝顺而闻名。在宋仁宗天圣五年,即公元1027年时,包公中了进士,当时28岁。包公先任大理寺评事,后来出任建昌(今江西永修)知县,但是他的父母因为年老多病,不愿随他到他乡去。在封建社會,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在身边,那么这个儿子不能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,扔下父母不管,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。一般情况下,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,都会跟着儿子去外地的,而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,这种情况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,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——辞去官职照料父母。由于父母不愿跟随包公去外地,包公便辞去了官职,回家照顾父母。他的孝心得到了官吏们的称颂。

几年后,他的父母相继离世,包公才重新踏入仕途。

包公能主动辞去官职,照顾父母,说明他不是那种贪恋官场的人,更体现出他是个孝顺的人,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回报,这一点,值得大家学习。

【拓展延伸】

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一个人能够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,就表明他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,有了这份仁心,就可以帮助许许多多的人。我们应该做一个孝顺的人,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品质,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。

孝顺的包拯文字版网址:http://www.1xgs.com/gushi/1906_xsdbzgsz/

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大全

孟母教子(孟母三迁、孟母断织)

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,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,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。

假秀才招打

有一户有钱的人家,生了个儿子,从小没读什么书,骨子里粗俗不堪,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。

自搬石头自砸锅

早些年,在山西、河北交界一带,有个开车马店的掌柜,姓刘,人送外号“棉花嘴”。

奇人老张(四鬼抬轿)

外公说,对于他孩提时候,那还是民国年间的往事,他现在已经如同雾里看花,影影绰绰只是记得个大概。在他很小的时候,他的家在如今甘肃省境内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里。那个地方在他的记忆里面就是山连山,山环山,没有尽头。因为没几年就因故举家搬到了群山环绕中的龙川,所以对于儿时老家的记忆,他不是很深刻,但是有一件事情,他却记得异常的深刻。

蜂王

从前, 有两个王子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长见识。 出去不久,却过起了挥金如土的腐化生活,根本不想再回家了。他们的弟弟——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矮子——出门要去寻找他的两个哥哥。 当他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他们后,他们却嘲笑他,说他年轻, 不懂世务,应该想办法出去游历游历,他们如此聪明,对这个世界有时也还不能应付。 这样,他们三人一起踏上了游历的旅程。